面對步入兩歲的小小孩,父母們每天都像在過萬聖節一樣,『不給我想要的,就搗蛋』。 莫名其妙被迫角色扮演的女巫媽媽們,真的就要向這些小小惡魔們投降嗎?
(曾幾何時「萬聖節」的記憶已經從變裝、開趴、狂歡,變成了一桶桶只能看不能吃的糖果戰利品?換位置就換腦袋,這句話的確沒錯,新手爸媽們加油啊!)
【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和【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兩本育兒教養書籍都是出自兩位作者Daniel J Siegel、Tina Payne Bryson之手,Dr. Daniel Siegel是洛杉磯加州大學醫院的精神醫學臨床教授,而 Dr. Tina Bryson則是執照臨床心理治療師,專攻於幼兒和青少年心理治療。 兩本書的用字遣詞都淺顯易懂,書中主要的教養方式就是依照孩子的大腦發展,給予父母們一些面對不同狀況時的策略和技巧,書中稱作「Whole Brain」全腦教養法。 以下是我從全腦教養法學到的3堂課:
#1 孩子的大腦還處於分裂的狀況,每一次孩子鬧脾氣的時候都是塑造孩子神經迴路的機會!
前陣子迷上巧虎的小邦邦,也會跟著影片裡面的小朋友一樣坐好吃飯,並轉頭、堆滿笑容的跟拔拔麻麻說:「好寶寶」。 我突然頓悟:即使是一天到晚忙著唱反調,拼命說「不~要~」的孩子,內心裡其實也是需要爸媽認同他是個好寶寶!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一書就先跟讀者說:人類大腦的發展並不是一生出來就什麼功能都會了。在胎兒時期,大腦僅有下層大腦活躍,這部分主要是支援人類直覺性、生存模式的行為,像是遇到威脅狀況的時候決定要啟動逃跑或對抗反應。 而掌管邏輯的上層大腦要到25歲才會真正發展成熟,也就是說當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孩子,你要跟他講道理,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有理說不清的。 不是因為身為爸媽的你表達能力有問題,也不是孩子本身不願意配合,只是他們的大腦處於分裂的狀況,對於處理好失控的情緒和理性地聽話是有障礙的。 但這種說法並不是要父母們雙手投降說,「好吧!那我等到孩子長大再說好了。」 書中反而是鼓勵父母們能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即使是他們表現不完美的時候。
當孩子情緒失控或不可理喻的時候,下層大腦會變得異常活躍,主導他們的反應和行為。 大腦神經其實就像是我們身體上的任何一塊肌肉一樣,當你認真鍛鍊它,它就會變得更強壯,而爸媽們就是要擔任健身教練的角色,鍛鍊孩子還未發展成熟的神經迴路。 我們當然都希望孩子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先抑制原始的衝動,理性思考判斷後再行動。 所以我們更需要在孩子生氣的時候,冷卻下層大腦、啟動/活躍上層大腦,讓大腦習慣這樣的神經迴路。
至於要怎麼做呢?書中提到的關鍵就是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先冷卻下層大腦。 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親子間的情感連結:先傳達安慰、確認再確認、少說多聽、反應你聽見的話,透過這四個步驟(不用依照順序)讓孩子知道你感同身受,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 或者只是簡單的肢體接觸,一個擁抱、搭孩子的肩等等,這些動作都會讓大腦釋放放鬆的賀爾蒙,讓孩子情緒平穩。 這樣才有機會讓上層大腦運作,挑選親子雙方都「準備好」的時間點,再指正或是教導孩子,小孩的記憶力其實不差,所以不用勉強當下就要訓話。
#2 給他魚吃,也要教他釣魚。 幼兒需要學習的重要技能就是「情緒管理」
很多教養書都會提到幼兒所需要學習的技能,除了本身生存的技能之外,「情緒管理」和「人際關係的培養」都是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的重要特質。 在【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一書裡面就有提到情緒的管理關鍵是要讓孩子能夠感受自己正在經歷的感受,找出引發某種情緒的真正原因,才能進而有效的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這種特質相信連很多超過25歲的大人們都欠缺(包括小幫媽我),那要如何能夠讓孩子獲得主導自己情緒的金鎖匙呢?
讓孩子能夠洞察自己的感受要從3個方向著手:情緒的本質是什麼、檢視內心的感受、和心智察覺力的練習。 先讓孩子知道情緒的本質:有不斷變化的特質,且屬於暫時性的狀態。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爸媽能在旁邊一起跟孩子經歷並且檢視他們的感受和念頭,讓孩子習慣這樣的分析模式,最後就是引導自己的注意力。 當孩子在緊張、焦慮的時候,跟孩子一起練習想像一些搞笑的生活記憶,或者某次旅遊的片段等等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當孩子開心、快樂的時候也能讓孩子更有意識地記住這個感受跟畫面,這就是心智察覺力的練習。
#3 孩子什麼時候最需要你?
在讀【教養先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之前,我可能會回答:肚子餓的時候、撞到受傷的時候。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生理上的照料非常的細心,38度就是發燒、撞到頭的時候就是要觀察有沒有嗜睡、噁心、嘔吐的狀況…. 但孩子在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卻束手無策,並認為孩子正在無理取鬧?!
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其實他們自己也不好受,還沒整合完全的大腦對於充斥著壓力賀爾蒙的身體,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所以只能大哭。 如果這時候爸媽不經大腦地說出「你自己冷靜一下」或者「你真的是很煩人」等話語,其實是傳達給孩子「你乖、不吵不鬧,爸媽才會愛你」的錯誤訊息。 這會造成孩子的大腦神經的困惑,其實孩子就是因為跟爸媽很親近,才敢在爸媽面前胡鬧,因為他知道爸媽可以提供他們安全感。 很多時候孩子失控時,只要簡單的一個擁抱、幾句安慰的話就可以讓孩子情緒馬上冷靜下來。 「孩子情緒失控也是最需要你的時候」這點是我從來也沒有思考過的,用這種同理心去換位思考,真的可以化解很多親子間的衝突跟不愉快!
書中有更完整的教養妙招,延伸閱讀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
多了解一下本書作者 Daniel J. Siegel 、Tina Payne Bryson